济南考研网

济南考研培训机构排名



2018天津师范大学世界史考研真题,历史学考研网

一、名词解释

1.早期智人

早期智人通常指距今20多万年开始生活在中更新世晚期的形态上介于直立人和晚期智人之间的人类。一般将大荔人、金牛山人、马坝人等中国古人类归入早期智人。最早被人们重视的是尼安德特河谷发现的人类化石。因而过去古人类学上曾将早期智人化石统称为尼安德特人。早期智人(古人)阶段的化石,在亚、非、欧三洲许多地区都有发现。

早期智人也称古人。其体质形态已和现代人接近,但仍带有一些原始特点,如眉脊发达,前额低斜、鼻部扁宽、颌部前突等,脑容量平均为1350毫升。其化石在亚、非、欧三洲有多处发现。

2.东哥特王国

东哥特人在意大利建立的封建王国。474年西奥多里克成为东哥特人的国王。493年推翻奥多亚克的统治,建立东哥特王国。疆域包括亚平宁半岛直至多瑙河东北部一带,首都拉文纳。东哥特贵族在确立统治地位后,逐渐与罗马贵族合流,国家司法和行政机构的设置也多沿袭罗马旧制。555年被东罗马帝国灭亡。

3.西蒙·玻利瓦尔

拉丁美洲独立运动著名领导人。独立运动初期,曾领导委内瑞拉的革命,但被西班牙军队打败。革命受到挫折,他被迫流亡海外。后来得到海地共和国的大力帮助,于1816年回到委内瑞拉,同坚持游击战争的队伍结合起来,在东部建立革命根据地。他宣布解放黑人奴隶,答应战后分给士兵土地,革命队伍迅速壮大。1819年,玻利瓦尔率军在极为艰苦的条件下,横越安第斯山脉,在哥伦比亚的波耶加击败了殖民军。进入波哥大城,建立了大哥伦比亚共和国。1821年,他又率军回师,解放了委内瑞拉。1822年,他在厄瓜多尔的瓜亚基尔同另一位拉丁美洲独立运动领导人圣马丁会晤,商讨协同作战计划,肃清西班牙殖民势力。会后,革命形势迅速发展,沉重地打击了西班牙殖民军。1826年1月,西班牙在南美的殖民军向玻利瓦尔的军队投降。

4.布雷顿森林体系

1944年在布雷顿森林会议上形成的以美元为中心的国际货币体系。主要内容:美元与黄金挂钩,其他各国货币与美元挂钩,实行固定汇率;建立了两大国际金融机构,即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建立确立了美元的霸权地位,结束了混乱的国际金融秩序,为国际贸易的扩大和世界经济增长创造了有利的外部条件。后随着美国经济实力下降及美元危机的频繁爆发,20世纪70年代初布雷顿森林体系瓦解,被牙买加体系取代。

三,简答题

1.法国年鉴学派的理论及相关成就

在法国,构成19世纪史学传统的是实证主义史学。但从19世纪末期开始,实证 主义史学在各方面都受到了挑战,年鉴学派正是以其对立面的形式出现在法国史坛 的。所谓“年鉴学派”指的是主持、编纂《经济与社会史年鉴》的几代历史学家。

(一)第一代:1900年,历史学家昂利?贝尔创办了《历史综合杂志》,号召历史学家走出单纯搜集史料、叙述史实的传统治史方法,主张拓宽史学研究的领域,对于政治、军事以外的其他方面也要加以探究。1922年,吕西安?费弗尔出版了《土地与人类演变:地理历史引论》一书。该书强调地理环境与人类历史的关系,提出了“地理历史学”这一名称。费弗尔认为,在人类历史的发展中,地理环境有相当重要的作用,提供人类开展活动的舞台,但人类不完全接受地理环境的控制,还参与自身舞台的建设。1931年,马克?布洛赫出版了《法国农村史的独特性质》。他一反以往法国经济史学家从政治、法律制度演化的角度考察经济生活变迁的传统方法,而是立足于农业经济本身进行研究。其代表作《封建社会》与传统的见解不同,他不把“封建主义”看作一种军事采邑制度,也不把它视为社会生产的一种方式,而是界定为一种社会形式或社会结构。

(二)第二代:主要代表人物是费尔南?布罗代尔。他的《地中海与菲力二世时期的地中海世界》在年鉴学派的发展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他认为历史学之所以有别于其他社会科学,主要体现在时间概念上。具体地说,历史时间可分为长、 中、短三个“时段”,三个时段分别对历史进程产生大小不同的影响。

(三)第三代:主要代表人物是勒高夫、勒瓦?拉杜里和马克?费罗。第三代年 鉴派学者侧重于开展各种局部历史的研究。对其他学科比其前辈更加开放,许多成 员花了一年或更多的时间生活在美国,以不同的方式试图将年鉴传统与美国知识趋 势——心理史学、新经济史、大众文化史、象征人类学等等——综合在一起。

四,论述题

1.试论西欧中世纪社会的主要特征及影响

(一)自11世纪起,地处欧亚大陆西端的西欧未曾遭受侵略,社会的安定、外患的解除是西欧社会发展的外部条件,因此11-14世纪成为中世纪西欧的盛期。这一时期,以采邑制(封建庄园)为主的自然经济占统治地位,但随着农业发展、人口增长,城市和商业逐渐兴起。较之古希腊罗马时期,庄园是西欧封建制度在经济上的表现形式,耕作采用三圃制和重型轮式犁,这使得劳动生产率可提高百分之五十以上,此外,其耕地分为两类,一类是贵族直领地(自营地),一类是农奴份地。采邑的多数居民是农奴,他们被束缚在土地上,未经领主许可不得离开采邑;同时,领主不能剥夺农民的财产,也不准把农民赶出他的份地。这些经济理论实践的重大变革,使西欧的农业生产率大大提高,人口迅速增长,为城市和商业的兴起提供了前提。

(二)中世纪西欧形成了一批新兴城市,经济发展以城市为中心。西欧新兴的城市首先在意大利发展起来,最大的城市多在南欧。城市一般都兴起于国王或教俗封建主的领地,他们像对待自己的庄园那样对待城市,行使其领主权,这导致了封建领主和商人的矛盾逐渐尖锐,甚至发展到武装冲突,到中世纪末期,所有的西欧城市都不同程度地摆脱了封建束缚。

(三)与古希腊罗马相比,中世纪出现了行会,行会是中世纪城市中最主要的经济组织和社会互助组织。从经济上看,行会是城市兴起的产物。中世纪市场狭小,对产品数量、价格等不能不进行限制,否则无法进行正常再生产,所以行会在保障小商品生产方面有进步意义。但随着生产的发展,其保守性愈来愈明显,最后被手工工场制度代替。

(四)与古希腊罗马相比,中世纪的贸易中心集中在意大利、德意志和尼德兰,城市也更为集中,从而形成了两大国际

贸易区,一是传统的地中海贸易区,由意大利商人控制,主要搞东西方中介贸易,一是北海、波罗的海贸易区,由弗兰德尔和德国的商人控制,主要经营各国的土特产。随着国际贸易的发展,货币汇兑和信贷业务也发展起来,从而促进了银行业的出现。

2. 试论19世纪西方在世界的扩张地区与国家的反应和选择道路(略)

2018天津师范大学世界史真题

一、名词解释

1.早期智人

2.东哥特王国

3.西蒙·玻利瓦尔

4.布雷顿森林体系

三,简答题

四,论述题

LEAVE A RESPONSE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

Related Posts

|京ICP备18012533号-2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