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南考研网

济南考研培训机构排名



济南考研

跨专业考研究竟“难”在哪儿摸清劣势才能找到“根结所在”(2023己更新)

文丨超人妈妈教育日记(原创,严禁转载分享)

考研人数激增已经成为了当下的“常态化”现象,不少考生为了获得更合适的学历,更是选择了跨专业考研这条“不寻常”的路,可跨专业考研毕竟存在着很大的难度和未知的风险,贸然选择真的对吗?

我国近些年一直在大力推进优化高等教育结构,一方面是为了提升将来的全民素质,另一方面也是为国家培养潜在型人才。

为了满足国家的这种需求,不少本科生都挤入了考研大军,纷纷把考研目标盯向了受国家重视的“复合型人才”上,正因如此“跨专业考研”的趋势也就愈发明显。

显然,聪明的大学生已经意识到了,在高等教育在迅速发展和变革的时代,复合型人才才是将来市场经济下炙手可热的资源。

大学生选择“跨专业考研”的动机,其实很直白

相关院校曾经做过大学生考研意愿调查报告,其中对于跨专业的动机选项,大致可分为三类,从第三方角度来看,他们虽说原因动机略有差异,但最终的目的,却都是希望“跨专业”成功上岸。

受调剂或志愿填报影响,对本专业兴趣度低:意愿报告显示,跨专业考生群体中,大概有77%的考生是由于对本专业提不起学习兴趣而选择“跨专业考研究生”,这说明绝大部分考生在报考研究生阶段比起本科志愿填报阶段,思想更加成熟,有了更多的自主性,眼界也相对更开阔了一些,他们不会再受到父母的约束,没有随大流的观念,会根据自己的内心的喜好去选择真正喜欢的专业。

本科专业出现就业压力,被迫重新寻找方向:意愿统计报告中,大概有11%的考研生,是因为感觉到了本专业的就业压力,从而选择跨考。这其中很大一部分学生是由于高考时的分数限制或调剂等各种原因,报考了一些冷门的专业,本科毕业后受到就业市场的“冷落”,于是想通过考研换专业,扭转“就业难”的尴尬局面。

渴望继续深造,强化自身的知识维度:在跨专业考试中,也有82%的考生是想要提升个知识维度,增加阅历而考研,可见新经济时代对复合型人才的渴求,激发了很多人想要涉猎不同领域知识的兴趣,通过本科专业+研究生专业的强强联合,某种程度上成为不可替代的人才。

当然,处此之外还有一部分人为了逃避就业、听从父母安排、随大流而选择跨考,相比于上述三种原因,这些“不负责”、“不成熟”的考研目的,自然是不被看好,不仅上岸率低,也会白瞎自己的“黄金时光”,建议有这种想法的考生慎重思考后再决定。

跨专业考研究竟“难”在哪儿?摸清劣势才能找到“根结所在”

在跨考难度的问卷调查中,有91.43%的考生认为跨专业考研有难度,其中85.71%认为专业知识基础薄弱,65%左右的同学认为时间紧、复习量大,获得专业辅导机会少,42.86%的考生认为缺乏前沿知识,仅有20%多的考生认为考研人数多。

基于这些调查数据,可以看出跨专业考研主要难在缺乏足够的专业知识的支撑,并且缺乏获得专业知识的途径。

同样,由于近些年“考研热”太过常态化,人数的激增已经不能抵挡本科生对考研的渴望度,而跨专业考研更是成了一种“新型趋势”。

“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的态度值得学习,但跨专业考研光有热情和信心是不够的,毕竟考研是一场长久战,不是拔河比赛,一时的头脑发热是不行的,需要冷静理性的分析利弊,尤其是自身的劣势,找到“根结所在”,一一攻破,才能打赢跨考翻身仗。

专业知识多,复习难度大

常言道“隔行如隔山”,这几乎困扰了所有跨专业考生,因为面对一个完全陌生的学科领域,复习起来往往无从下手。在专业基础本身就薄弱的情况下,还要与本专业的考生竞争,难度可想而知。

容易产生焦虑情绪,心理压力大。备考前期,凭借着一腔热血,有利于复习的进行,可到中后期,时间变得紧迫、学习压力增大,会让一些同学产生焦虑感。有些同学甚至会经常联想到本专业的同学比自己优秀,就会渐渐堆积成不自信的人,急躁、孤独、动摇会像一座大山压在考生身上。

转化学科思维难。对于一些跨专业幅度大的考生来讲,不仅需要具备学科知识,还得转变学科思维,如文科思维是用直觉、感受和想象去认知、理解和表达世界。主要用的是“心”,注重从文史哲道德伦理考虑问题的方法;理科思维则是用数据、资源、逻辑推理去看待世界。主要用的是“脑”,运用取舍和量化来解决问题。工科思维则是遇到问题,解决问题,非常直接。无法转变学科思维,理解起来会有南辕北辙的感觉。

倘若你没有被这些困难吓倒,那继续往下看吧!困难多,解决的办法也不少

提前做好专业课的充足准备工作。跨考生可以在真题、参考书、相关习题中搜索所报专业课的相关资料,一些学校的官网会发布,也可以和学长学姐借阅。精读参考书,梳理知识点,形成框架体系,为下一阶段的强化学习打好基础。

如果看不懂教材,可以先梳理架构,从宏观到微观,遇到不懂的地方咨询老师和学长学姐,也可以从网上收集资料。

尽可能找到志同道合的研友,一起交流学习,互换备考信息,还可以减少孤单和焦躁的情绪,同时还能起到相互监督,相互鼓励的作用。学会降低对自己的要求和预期,稳扎稳打。

跨专业考研的考生与本专业考研的相比,的确会有一定的差距,作为跨考生先要明确自己的定位和水平,然后努力缩小差距,向上赶超。如果一味的和本专业考生比较,会给自己造成很大的心理障碍,不利于备考,每一阶段的进步都是对自己最大的回报。

要知道,并不是每个人都能跨专业成功的,但是经验和过程是宝贵的财富,很多人会忽略这一点。

最后,希望每个同学都能如愿以偿地投身到自己理想的专业,“心若向阳,必定春暖花开”,愿2022届的学子都能收获最好的结果!

LEAVE A RESPONSE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

Related Posts

|京ICP备18012533号-290